手机版 伏首贴耳网
(18)良知并不是起于见闻,但见闻却是良知之发用流行的结果。
(17)《王阳明全集》,第107页。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
王阳明多次申说此义,如: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在其著述中大量涉及对心目关系的论述。……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13)阳明继承了横渠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二分法,以及德性之知超越见闻之知的思想。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王阳明岩中花树之典故即是心外无物最好的诠释。相反,知越来越多地含括物理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工具理性。
事实上,仅仅基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与中国人的真实行为机理是否相符这一问题,中国学人就应该对中国社会所根基的儒家文化展开深入的探索。[12]也即,儒家思想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它的致用性,体现为一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五、结语 汤一介先生在逝世前几个月说,任何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珍惜自己传统的国家才会有希望。与此不同,儒家社会的体用不二论和知行合一观却坚持,知识和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假设也不能是脱离现实的抽象,而应该来自人伦日用。
(4)儒学是一种尊师重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育学说,如儒家强调温故知新言传身教德教为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就应该梳理对待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努力透过表层现象挖掘其真正的精髓,从而为当前社会的改造和完善服务。
[21]不幸的是,正如杜维明指出的,目前大半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把了解西方当作成为知识分子的必要条件,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忘掉了自己的无尽宝藏,结果真是以西方的价值马首是瞻、亦步亦趋,[22]在经济学界尤其明显。首先,要深刻认识儒家社会和西方社会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等上的差异,根本上要从人性及其行为机理着手。不知道每一国家每一民族的教育,必该有自己的一套。[17] 由此观之,儒家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对人类社会和生活世界的探索并形成了精微而系统的人生哲学和社会伦理,而西方社会的优胜则在自然世界的探索并由此获得了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
同时,经济学的人文性和本土性又是相通的,只有契合特定社会中的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有真正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论体系。相应地,儒家高度重视人性的发育和成熟,从而建立了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之范。[20]既然如此,中国社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书也致力于此作一解析。因此,我们就需要深入剖析儒家文化的深层特性,挖掘儒家文化的高次元传统,进而将之嵌入到经济理论之中。
相应地,要真正解释中国社会的具体经济现象以及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照搬根基于西方文化的认知思维和经济理论,而必须将现代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嵌入儒家社会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机制之中,并由此构建出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学范式。当然,这种仁性与其说是先天存在的,不如说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是体现了亲社会性在社会互动中提升。
不幸的是,近现代以来却总有一批中国社会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学人极力想要抛弃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进而倾力于照搬和推广西方社会科学中那些远为粗浅的思维和见解。讨论个人的时候,忘掉了社会。
基于上述逻辑框架,许地山制作了表0-1来展示儒家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正因如此,儒家社会强调理论体系不能脱离人伦日用,强调经验和知性的统一,从而致力打造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想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性观及其行为机理的差异,由此产生出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差异:儒家社会更偏重人文关怀,更重视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24]显然,如果能够真正将现代理论嵌入到儒家文化之中,以儒家的思维和认识来构造知行合一的理论,这也就必然会产生出大变革时代。[18]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第15页。相应地,徐复观指出,儒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伏流状态,而伏流在社会生活中的儒家文化一经反省便会在观念上喷涌而出。
[14] 徐复观:《中国人文精神之阐扬》,李维武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9页。徐复观写到:疏导中国的历史文化,把他真正的精神提出来,使大家成为一个有自觉之人,因之,也便是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之人,才能说得上对世界文化加以抉择,加以吸收。
在很大程度上,公共领域的无序正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的根本问题之所以在,也是其他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19] 那么,目前盛行的这种学术取向能够深化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知吗?能够理顺和完善社会制度和秩序吗?能够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吗?进而能够带来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吗?答案是否定的。
几十年来,证明凡是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一种虔敬之心,亲切之感的人,他对其他的任何文化,也不会有虔敬之心,亲切之感,尽管他口里翻弄许多名词,但实际上只是假借这些名词来纹饰他‘顺躯壳起念的一股冲动……现在一般人,他不先从自己文化的根子上去找出好的来,使自己站得住脚,而仅从自己的文化末流上去找出坏的来,为自己的堕落解嘲。[16] 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与此不同,西方文化根本上起源于对自然的好奇而产生的知识,近代西方则进一步将希腊人作为修养的知识用于权力的追求,以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通过征服自然过程所建立的机制而非作为共同的人性而相互联结起来。另一方面,在公共领域却表现得明显失当,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往往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最后,对儒家文化的梳理和对儒家精髓的认识,也有助于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与此不同,基于协作性共同体的特征,儒家社会在分配上以平等或需要原则为主。
一般地,不同于西方社会倾向于把人性归结于上帝的创造或者还原为自然的本能,儒家社会的人性认知源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它直接关心的是世间的东西,从而倾向于把人置于集体和共同体中来思考人性,分析人的行为机理。进而,现代中国经济学人需要做这样两方面的基本工作:(1)对西方社会的行为认知特质及其社会背景展开分析,揭示经济人假设被西方社会认可的思维逻辑和文化基础。
与此不同,基于特殊主义的道德共同体,儒家社会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关系本位,它以父子关系为中轴而形成了差序结构。事实上,当前社会正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建,其中的一个基本主旨就是,中国人应该有更大的自信,这包括社会发展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只有深入辨识儒家文化的高次元传统,揭示出儒家人性观中嵌入的为己利他行为机理,才可以真正认识到儒家文化的合理性一面,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尤其是,对具有人文性和本土性的经济学来说,只有将经济理论嵌入到儒家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当前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具体的现实问题,才能构建出具有根植性的中国经济学。
另一方面,它对人类负责,致力于构筑天人和合的宇宙关系。表0-1 儒家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 相应地,面对儒家文化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处境,徐复观就提出了这样两点要求:(1)不要把不合理的统治与文化传统混在一起,并以不合理的现实政治来否定和打倒文化传统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周武帝立通道观旨在申明道通为一之理,以会通三教,这与南朝三教本末之辨中殊途同归说的思维模式也是相一致的。他曾上书说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建议省寺减僧,颇受武帝赏识,被视为北周排佛的主谋者。
他屡召三教人士反复辩论,皆亲自临座,均见其深思熟虑,故其废毁至为酷烈。经过连番讨论,未达成共识,于是帝令群臣详论二教,定其先后、浅深、同异。
569年2月,周武帝集百僚、僧道等讨论佛道义理,此为论二教主次之始。周武帝为求国安民乐而废佛,潜思衡量得失利弊,验之以行事,自以为审察周详,理无可疑。
但岐路既分,派源愈远……不有会归,争驱靡息。同月,又依前集,仍是非莫辨。
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